本宮原是一座兩坪大之鄉土 土地公廟,開基於西元一八七五年(即清末光緒元年,農曆甲戍年),位處於稻田盎然,青竹翠綠之純樸農莊上,物產豐富,農耕牛隻處處可見,美景天然,成就以「牛埔仔」為名,地方士紳葉松麟、邱烏羊等提議擴建,信徒獻金捐地,迄今已歷一百二十有餘年,為台灣早期之土地公廟,廣供信眾參拜,香火鼎盛。
福德正神淵源
供奉眾神明簡介
景福宮雕刻之美
新春揮毫
春季禮斗法會剪影
進香剪影
福德正神聖誕剪影
中元盂蘭盆法會剪影
秋季禮斗法會剪影
各式活動剪影
點燈服務
中元拔薦服務
各項報名表下載



網站首頁 景福宮簡介 活動訊息 服務總覽 交通路線圖 線上洽詢



細說「福德正神」

「有土斯有財」這句話,說明了現今和古代的土地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價值觀。而在民間對「土地神」的祭祀也就成了一種相當廣泛且普遍的信仰;從「田頭田尾土地公」、「庄頭庄尾土地公」,甚至是「街頭街尾土地公」等等的諺語,都可以印證福德正神在社會上所扮演的重要地位。

土地公的信仰似乎是逃脫不了和大自然的關係。在古代,當人們要祭拜土地公時,他們往往都會在當地找一棵枝葉茂密,高聳參天的大樹來參拜;因為在先人的觀念裡,巨木的根部和在地底下的土地神距離是最近的,故在祭祀土地公時,大樹的根部就能將信徒喃喃的祝禱,傳達給土地公公知道;等祭拜之後,再找一顆石頭放置在這棵專門祭祀土地公的大樹之下,作為下一次來祭拜時,尋找此地點的記號。久而久之,人們就將樹下的石頭,當作是土地公的神像,進一步蓋廟來供奉祂,這也就是為什麼有很多土地公廟的開基神像是用石頭做的,甚至是去找一塊與人形相似的石頭,直接地把祂給供起來。

土地公據古書記載,有后土、土正、社神、社公、土地、土伯之稱,又因社神掌祈福報功,而有「福德正神」之尊稱。在台灣以稱為土地公、伯公、福德爺為多;於城鎮及寺廟多用「福德正神」,在郊野及墓地慣用「后土」。

土地公是綜合了古代君王所祭「天、地、社、稷」中的地祇和社、稷之神。本來天地之神,民間是不得祭祀的,大概是後來土地公由「自然神」進化為「人格神」,民間才給祂雕像來崇拜。祂雖只是個小神,卻是管轄地區的神,所以不能看輕祂,俗語說「得罪土地公,餵無雞」。又本省土地廟之多如天上星辰,故有「田頭田尾,土地公」的俗諺。

依玉皇大帝之封官分職,神德正神乃掌管土地之神,屬於自然崇拜,道教的神。隨著時代背景的改變,民間對於土地公祭拜的信念也逐漸轉移,不僅是農人祭拜的神,又由於祂能使農人致富,而轉化為「財神」,目前礦、漁、商及金融業者也都祭祀土地公,祂已由司掌土地的神而兼職神爺,成為現代社會普遍各階層人士祭拜的神。

民間祭祀的土地公神像似古時地方員外的打扮,頭戴錢帽,帽沿兩條布鬚下垂抵肩,穿普遍便服。面龐圓而豐盈,兩眼微瞇,白髮、滿腮白鬍鬚,臉上露出慈祥仁厚的微笑,姿態大都採坐姿,身坐太師椅,兩手自然平置於扶手上,右手執如意,左手拿元寶,兩肩微聳,或因年老稍駝,看不到頸部,倒是挺隆的圓弧肚腹特別明顯,兩腿分開自然下垂。有些神像右手執手杖,左手拿元寶。有些新穎神像則穿上金碧輝煌的服裝,手腳都看不到。有的神像是成對的,甚或有兩對、三對神像。有些土地公神像邊塑著一隻老虎,叫虎爺,是土地公的使者,據說也能為民除害。

土地公的誕生日是農曆二月二日,這一天家家戶戶宰雞殺鴨,虔誠致祭,並演戲祝「福德正神」千秋,這是春祭,祈求福氣;八月十五日另有秋祭,答謝土地公的保佑;另外每逢初二和十六,商家都會「做牙」拜土地公,一般家庭是農曆二月二日做「頭牙」,十二月十六日做「尾牙」,商家的這二次則祭典較盛大。

土地廟之多,崇拜者範圍之大,居所有神明之冠。甚至有特製福金(土地公金)供祭者用來燒給土地公,在路旁或田畔、橋頭等有竹枝挾著一束土地公金豎立著,為的是免除天災地變。現代社會中,人們對土地公的敬畏依然,舉凡大興土地、開工破土之際、興建房屋、橋樑、交通等,都會祭禮一番,期盼工程順利,人畜平安。

土地公原本是對自然的崇拜信仰,但在我國民間總喜歡將神予以人格化,至於人格化的土地公,於民間傳說有下列幾種:

周朝一位官吏張福德,為人公正,體恤百姓生活困苦,做了許多善舉,他死後,接任的官吏,上下交征,無所不欲,人民苦不堪言,想到張福德為政之好處,念念不忘,於是建廟祭祀,取其名而尊為福德正神。

周朝上大夫的家僕張明德,其主人赴遠地上官就任,家中留下之幼女思父心切,張明德乃伴女千里尋父,途中遇大雪,女孩受凍將死,張明德脫衣保護她,她的性命雖保住了,自己卻凍死。臨終,空中顯現「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」九字,蓋為忠僕之封號,上大夫感念其忠誠,建廟春祀,周武王贈號「后土」,後世稱為土地公。

從前有一老翁在路上撿到鶩卵,拿回家給母雞孵出一隻蛇後,飼養於家中。不料有一天老翁外出,蛇竟闖出捕食鄰人雞鴨,老翁知道後將蛇放逐於山中,此後蛇常加害人畜,皇帝下令除禍害,但沒人敢冒險嘗試,老翁自告奮勇將蛇刺殺,並要求皇帝賜他為公,司管土地,稱為土地公。

秦始皇築萬里長城,徵用天下壯丁。孟姜女的丈夫築城而死,孟女夫妻情深,爬山越嶺,萬里尋夫,聽到丈夫已故,悲痛交集淚灑長城,以玫城崩八百里,露出白骨無數,孟女難覓夫骨,此時一老翁出現告知:「你咬破食指,血滴白骨,染血的就是你丈夫的骨骸。」果然尋到夫骨,抱骨歸途中,漸生皮肉,似將生還,老翁恐怕死者生還,有違天命,乃教孟姜女:「抱骨踏途不便,可以裝袋背負。」哪知道遺骨鬆散,恢復原狀,孟姜女責怪老翁誤事,老翁慨允為其丈夫守墓土,這就是在台灣民間墓地前方必有「后土」守墓地之神的由來。

古時候有一人,名唐蕭,身肥滿,死時留白髮美髯,其相貌有福德之相。生前精於農、漁業,常救恤貧民,但家財卻從未因此而失。蓋因土地公的財富必由天上源源而來,用之不盡。


土地公年終祭祀「尾牙」

農曆12月16日俗稱尾牙,是土地公崇拜的年終祭祀活動。

民間敬奉的土地公是土地守護之神,與人類農作養生有關,人類感念土地生出五穀而祭祀神明,事實上表明了人類心靈忠誠的一面。藉著感恩,人類心靈與土地、神明連繫一起,也強化生命與土地息息相關的生態信念。

傳說中周朝有位家僕張福德,因主人赴遠地當官,思念幼女, 由他伴隨主人愛女千里尋父,途中遇到暴風雪,張福德為救其女免受凍死而犧牲自己生命。

主人感念其忠誠而建廟祭祀。周武王時加贈封號「后土」,後來人人視其能造福鄉里、福澤萬民而尊稱「福德正神」。 台灣民間風俗祭祀土地公稱為“做牙”,農曆2月2日為土地公誕辰,祭祀活動稱為“頭牙”,爾後每逢初二、十六都要祭祀,於是農曆十二月十六日一年中最後一次的祭祀活動俗稱“尾牙”。“牙”本為“牙旗”之簡稱,為早期氏族開拓土地時為自己居住範圍所插之旗幟,由於形狀如牙或如牛角而稱為牙旗。所以,做牙活動原本的象徵意義應是團結鄉土居民,以旗幟作為認同標誌,且共同來對抗外來侵略。

另有一說是古代商場買賣介紹人稱為“牙郎”,人在年終算其所賺利潤時而向牙郎致謝請客之方式。因為社會變遷,在台灣的土地公崇拜已經不只是與農業有關,也與工商業有所連繫,成為財神象徵。配合牙祭,尾牙成為工商界年終酬謝員工聚餐活動。

每年農曆12月16日,老闆要宴請員工,以報終年辛苦,甚至怠懶員工,老闆可在尾牙聚餐中,以雞頭相向,作為去留表示



 回上一頁

10491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1號  TEL:(02)2596-9325  FAX:(02)2594-2925  董事長 翁清標 . 總幹事 陳萬生


網站系統設計維護:弘承資訊